fbpx
分類
企業文化

【iKala 人故事】龔師賢—— iKala 共同創辦人暨技術長

「以人為本」的核心價值不只落實在 iKala 的產品與服務之中,更是我們對於公司文化的共同信念。「iKala 人故事」系列文章,邀請不同崗位的 iKala 人,來分享自己與 iKala 之間,鮮為人知的小故事。

ikalarian-frank

「把握每次學習的機會,不要虛度時間,也不要抱持著交差了事的心態。」

從跨國網路公司到本土新創企業

1990 年代,我的求學階段剛好是網際網路起飛的時期。當我第一次接觸到網際網路,就深深被吸引,於是一頭栽進去,變成網路產業的狂熱者。大學畢業後,我在因緣際會下,經由一位學長的推薦,去應徵了 Yahoo 的軟體開發工程師,在 Yahoo 搜尋部門工作八年期間,從前端到後端,從網站搜尋到知識+、部落格、字典開發與維護等工作,讓我學習到很多不同的網際網路服務所需的技術和知識。

到了 2011 年,大學同學 Sega 和 Keynes 突然跑來跟我說:「Frank,我們想建立一間新創公司,你有沒有興趣來負責網站、網路的部分?」一開始我想,在原本公司的光景還不錯,進到新創公司的風險和不確定性也比較高,所以並沒有正面回覆他們。但在幾次對談的過程中,我得到了一個啟發:既然我在 Yahoo 已經對網路產業培養了一定的熟悉程度,台灣當時也還沒有一個規模大、技術力又強的本土網路公司,如果可以把 Sega、Keynes 和我三個人的經驗和專長結合在一起,應該可以打造一個非常有活力和創造力的團隊。與其在原本的公司繼續鑽研,或許也可以嘗試把我在大公司裡所見、所學帶出來,建立一個屬於台灣的團隊,邁向世界。

iKala 的產品變革之路

iKala 的第一個產品就是 iKala 同名產品「iKala 雲端 K 歌社群平台」,當時只有二、三十人的團隊,花了一年的時間做產品設計、開發、測試到完成上線。但在這一年之中,市場已經有非常大的變化,產品推出後並不像當初我們所想像的造成市場轟動,於是我們馬上開始尋找,看有沒有什麼標的物可以幫助公司繼續往前進,並且創造十倍、甚至百倍的流量。

環顧當時的東北亞到東南亞市場,發現「直播」正處於起步階段,還有很大的發展空間。於是我們將線下卡拉 OK 服務轉為線上直播串流服務,打造出 livehouse.in。幾年後,台灣直播市場成為紅海,所幸 Sega 是個具備前瞻思維的領導者,當市場正要開始變化,他就已經準備好帶我們往新的方向前進,而沒有讓整間公司陷入紅海紛爭之中。也因為做了直播,讓我們開始開拓雲端服務,在經歷諸多的雲端使用評估與嘗試後,iKala 最終在 GCP 落腳,為日後的雲端事業奠下基礎。

ikala-cloud-team

在 iKala 的多元能力發展

工程師很常會有「什麼事都要自己解決」的心態,但在創業過程中,我逐漸認知到「時間」有多寶貴:很多事情的確可以獨立完成,但怎麼樣把時間花在刀口上、將資源投入核心業務,其實是更重要的。iKala 成為 Google Cloud 夥伴後,我也從幕後跑到幕前,兼做業務工作。與客戶洽談的過程中,我們靠的不是三寸不爛之舌,而是靠過去身為 GCP 用戶累積的使用經驗,透過分享這些真實案例,讓客戶覺得我們是真的能夠理解他們的困境。公司經營上另一個很大的挑戰是,如何因應 iKala 業務範圍的持續擴張?於是我們有了新的事業單位、重新打造品牌形象,也調整了組織架構,讓公司的服務能更收斂。

常在外面遇到以前的老同事,他們都會說:「你跟以前差好多喔!」的確,過去我只要掌管技術,但在創業的環境中,從營運、業務,甚至與人交流的能力,什麼都要學習。

對自己和團隊的期許

我常會告訴團隊成員:能夠進到 iKala 的人,一定都有些創業家的基因。既然進到這個地方,能夠收穫到什麼就非常重要,因此,要把握每次學習的機會,不要虛度時間,也不要抱持著交差了事的心態。iKala 對內管理的精神就是資訊公開透明,每個人都可以感受到自己是跟著公司一起成長的,也能夠清楚知道公司的重要決策和前進的方向。

未來我希望可以跟著大家繼續學習,iKala 能夠持續茁壯,從台灣走向海外,並且永續的經營下去。

加入 iKala,和我們一同創造更多精彩 iKala 人故事:https://ikala.ai/zh-tw/careers/

分類
企業文化

【iKala 人故事】鄭鎧尹—— iKala 共同創辦人

「以人為本」的核心價值不只落實在 iKala 的產品與服務之中,更是我們對於公司文化的共同信念。「iKala 人故事」系列文章,邀請不同崗位的 iKala 人,來分享自己與 iKala 之間,鮮為人知的小故事。

Keynes

「我們可能會遇到挫折,但只要嘗試走過各種不可行的道路,終究會知道怎麼做最好。」

加入 iKala 的契機:WHO is more important than WHAT

一開始會加入 iKala 團隊,純粹是因為 Sega。2011 的時候,我原本要去中國創業,剛好 Sega 說他也準備要創業 。「憑我們的專業和默契,一定可以把公司經營好。」聽他這麼一說,我也覺得很有道理,相信一起在台灣創業應該沒什麼問題,到時候有經驗、有錢,再去中國創業也會更接地氣。但如同大家所見,在那之後我就一直在 iKala 待下來了。

再仔細一點回想當時答應 Sega 加入 iKala 團隊的原因:第一,我覺得能和志同道合又有能力的人一起共事、成就更大的事業是很好的,我一直抱持著「能合作就不要競爭」的觀念,希望大家能夠把資源整合在一起,來完成更有意義的事;第二,我希望跟我合作的人,要比我聰明,而 Sega 就是一個我覺得很棒的同學,他在求學時候的表現就非常突出,各種特別難的演算法、程式,他都可以解得出來;最後,我希望這個夥伴的思想要夠開放、對工作要有熱情和忠誠度,而我想 Sega 身上的這些特質,想必是大家有目共睹的,也很開心看到 iKala 創立到現在,Sega 和公司團隊一起建立了很棒的文化。

KOL-Radar-team

不斷嘗試的人生

愛迪生是影響我人生觀的一位重要人物。我覺得人生最貴的東西不是錢,而是時間,時間用在什麼地方很重要。也因此我有時候很任性。畢業後的第一份工作,我才做沒多久,就覺得對自己的人生還有其他想要追求的目標,於是跑去念博士,花了大概一年的時間拿到博士基礎資格後,我的指導教授就讓我去環遊世界,到日本、中國等地做研究,我也就是在那時候有了要自己創業的念頭。

我希望在有限的人生中,可以多多探索自己人生的不同可能性,甚至去創造更多新的東西、新的機會,而愛迪生就是一個很棒的典範:他發明了很多新科技,而且讓這些東西能夠應用在商業場景,整個人生過得非常精彩。他常常說自己並沒有失敗,只是嘗試過後,發現一萬種行不通的方式。在創業的過程中我也常發現,在很多事情上,我們可能會遇到挫折,但只要嘗試走過各種不可行的道路,終究會知道怎麼做最好。

最後想引用一段愛迪生的話「I never did a day's work in my life. It was all fun.」我在招募新人的時候,最喜歡問的問題就是「為什麼你一定要加入 iKala 團隊?你希望 iKala 帶給你什麼?你對自己職涯的承諾是什麼?」我希望加入我們團隊的人,都能對工作有一定的熱情,並且真正享受工作。

 

加入 iKala,和我們一同創造更多精彩 iKala 人故事:https://ikala.ai/zh-tw/careers/

分類
企業文化

【iKala 人故事】程世嘉—— iKala 共同創辦人暨執行長

「以人為本」的核心價值不只落實在 iKala 的產品與服務之中,更是我們對於公司文化的共同信念。「iKala 人故事」系列文章,邀請不同崗位的 iKala 人,來分享自己與 iKala 之間,鮮為人知的小故事。

「文化作為一間公司的基礎建設,它就能夠永續經營下去,對我來說就是最重要的事情。」

我很少跟大家談到家庭的故事但認識我的人就知道我的物慾很低,辦公室內擺的基本上就是書本跟電腦,對我來說奢侈品有些不切實際。

矽谷返台之路

大學畢業後我去了美國念書,我才發現這些華人後代和自己上兩代的長輩很不熟,長相雖然相似,但語言完全不通。這讓我有很深的感觸,開始思考「是不是在美國落地生根後,就會跟自己的下一代變得不熟了呢?」後來我打定主意總有一天要回到台灣。

很多人會覺得「待在台灣幹嘛?有機會出國當然要出國!」但我的想法不一樣,當年要轉調回台灣 Google 的時候,我覺得亞洲是有很多機會的,台灣 Google 才剛成立,人還很少,像間新創公司一樣,加上亞洲的網路市場尚待開發、潛力無窮,於是毅然決然回到台灣發展。後來台灣 Google 的發展也證明了這件事情;而 Google 之後的 iKala 生涯,至今都是一段令人難忘的旅程。回頭看我人生當中的這幾個重要轉折,其實我好像還滿反骨的,做出的選擇跟當下大部分的人不太一樣,其中包括我是第一個跟簡立峰博士提出辭職的 Google 工程師。

sega-android
sega-google-io

iKala 創立初衷——讓下一代有所選擇

為什麼離開 Google、創立了 iKala?很大一部份也是受到外公和父親的影響:他們給我很重要的一個啟發就是「要讓下一代有所選擇」、「要去創造些什麼」。很多人問我為什麼要在台灣創業?很簡單的答案就是,我如果不想要我的下一代再離鄉背井,我就要創造出一些事業,不是說不應該去國外工作,而是我希望下一代有所選擇,他可以選擇留在台灣、放眼世界,也可以選擇出國闖蕩,但至少要先讓他有選擇的空間。這就是就是我從我的長輩身上學到非常重要的一件事情,也是我每天起床的理由——我不是為了賺錢而工作,而是為了信念而工作。

人本文化為基礎的 AI 科技公司

有些人會靠「議題」來經營公司,但我覺得這不是長久之計,在我心中最重要的還是永續的經營。無論 iKala 成立多久,我們在做的事情就是「與時俱進」,iKala 在一年、兩年後做的事情,基本上不會跟現在一樣,因為市場變化太快了。在這樣的狀況之下,企業經營更為基本不變的東西到底是什麼呢?其實就是員工們留下來的文化。我有時會提到,我要打造的是一家不需要我的公司,沒有我之後它還能永續運作下去,那我就成功了,因為這表示公司有能力照顧更多的家庭、提供更多穩定的就業機會,讓我們的下一代,甚至當我們的影響力拓展到國外的時候,連國外的人也都能有選擇的權利。那麼,我們做什麼真的不太重要,只要確保自己有雄心壯志來做更大的事情、帶來更大的影響,這就是以文化為基礎,也是可以數十年不變的價值。文化作為一間公司的基礎建設,它就能夠永續經營下去,對我來說就是最重要的事情。

 

加入 iKala,和我們一同創造更多精彩 iKala 人故事:https://ikala.ai/zh-tw/careers/