
我畢業於應用經濟與管理學系,主修財金副修國貿,然而商科有個地方常為人詬病,就是科系本身並無對應特定出路,在做職涯規劃時就會有較高的不確定性,因此我過去曾參與許多實習工作,來探索自己究竟喜歡什麼。
疫情打亂原先計畫,與 iKala 意外邂逅
其實我當初蠻想嘗試新創產業,因為我之前有待過大公司,覺得實習生如果可以從新創開始,應該能學習到更多東西。但由於我的主修是財金,所以仍想先進入銀行類實習看看,原本我在四月成功錄取了一間銀行的實習,隨著五月疫情大爆發,實習竟然直接被取消了,這彷彿是個警訊,說明金融業很容易受到大環境影響,於是我心想:「不如換個產業試試吧!」
因緣際會下,我得知了 iKala 的實習機會,了解其公司文化為扁平溝通著實令我印象深刻,在投遞履歷後成功進入面試,過程中還獲得面試官寶貴的回饋及分享,給了我非常正向的體驗。正式開始實習後,iKala 也提供我很多學習資源,像是我原先不太了解雲端,Mentor 就幫我找了一系列的線上課程供我進修。
找實習和正職工作,重視面向大不同
我自己在找實習和找正職的標準會不太一樣,如果是找實習的話,因為商科選擇太多但沒有特定出路,我會利用實習來摸索未來想做且具潛力的工作。同時,我能否在這份實習真正學到東西,且是我以後可以在正職工作中運用的技能,也會是我看重的條件之一。
如果是找正職的話,我會綜合考量工作壓力及文化氛圍,工作起來不會太痛苦,然後團隊氣氛是正向的,因為我上一份工作較偏向個人、責任制,但我比較喜歡像 iKala 有團隊的感覺,就是有人能夠帶領你、跟你分享經驗。
目標導向的自律文化,學習取決於自己
我之前的工作都很規律,有固定的上下班時間,但在 iKala 是一個很自律、彈性的環境,不會有人管你要怎麼做,只會告訴你需要完成的目標,這也正是 iKala 的八大核心價值之一-「自由與責任」。像當時主管跟我分享:「你在這裡實習,要輕鬆也可以,要困難也可以很難,都是取決於自己。」比我想像中自律性更高,所以跟我想像的實習也很不同。
而到目前為止,我接觸很多 Cold call 陌生開發,雖然挑戰性很大,但讓我享受其中、熱愛這份工作。如同上述所說,主管只會告訴你要完成什麼目標,如果你沒有主動詢問,不會有人告訴你要怎麼做,但你需要什麼資源都可以向公司申請,有種全部都要靠自己解決問題的感覺。透過不斷學習尋求突破,主動提出新的建議與想法,這也正體現了 iKala 另一個核心價值-「成長心態」。
掌握業務兩大心態:認同自家產品、幫助客戶解決問題
其實很多商科生都會排斥業務這個工作,認為業務就是要去拜託別人,但我記得我剛進到系上的時候,系主任第一句話就說:「業務就是商科一切的基礎,不論你後面要做什麼,一定要有業績才可以往後走。」所以我覺得將心態擺正,一定要對自己的產品有自信,要先認同這個產品與公司,才有辦法去說服別人;第二,業務工作並不是在拜託別人買你的東西,而是你真的在幫企業解決他們的痛點,或是協助他們變得更好。
iKala 對學生三大吸引力,踏上一段紮實的學習旅程
除了有免費零食這點對學生很有吸引力以外,iKala 的工作環境和氛圍極佳,同事們都非常友善。第一天 Mentor 帶我去認識其他正職同事時,他們很開心地跟我說:「很高興認識你,之後有機會可以一起合作!」此後還遇到不認識的同事拿餅乾問我要不要一起吃,並主動跟我打招呼,讓我非常感動。
第三個推薦 iKala 的點是你一定學得到東西,雖然 iKala 是以目標導向指派任務,但如果執行上真的沒有方向,Mentor 仍會耐心地會引導你去達成目標,例如我最近頻繁接觸陌生開發,是項很大的挑戰,但一路上 Billy 和 Kyle 不斷提點我如何去完成目標,例如可以再進一步問客戶什麼、或者可以再去學習某些產品及產業資訊。
給想加入 iKala 的你...
如果今天有朋友在找實習,我會跟他說:「如果你是想要體驗那種行政類的,就很不適合來這邊,這裡是一個很需要自己有目標的人過來的。」第一,你要真的認同業務這個工作;第二,你要很有企圖心,來這邊才能夠讓你滿載而歸。
iKala 熱烈徵才中:https://ikala.ai/zh-tw/careers/