分類
企業文化

擁抱成長思維與學習心態,在 iKala 舞台充分發揮 AI 模型開發興趣

iKala 機器學習工程師 Ray

我來自馬來西亞,畢業於交通大學電機系及研究所,研究 AI 領域是我的熱忱所在。

我主要專精於自然語言與圖像生成模型,在學期間也執行過許多語言理解相關的計畫。我從小就對電子零件非常有興趣,高一時為了提升澆花(做家事)的效率,突發奇想設計出一款「自動澆花系統」,搭配電子零件和程式,能夠偵測濕度自動灑水,如此為了快速完成任務而實踐的自主學習,也意外奠定了我日後從事軟體相關工作的基礎。

畢業後踏入職場的過程中,為了獲得更多的發揮空間和挑戰機會,熱愛 AI 研究的我將自由創新的工作環境設為求職首選,當時常在社群平台上注意到 iKala 共同創辦人暨執行長 Sega 的活躍分享,也閱讀過許多 Sega 在網路上發布的文章,發覺 iKala 擁有快速的步調與極具潛力的發展空間,同時也相當看好公司的發展前景及認同核心價值,因此萌生了想要加入 iKala 的念頭。

成為 AI 團隊的一份子,在 iKala 舞台充分發揮興趣

身為機器學習工程師,我日常的工作主要包含設計和開發 AI 模型,而我個人的休閒嗜好也包含寫程式和訓練 AI 模型,因此能夠很順利地適應這份工作,並結合興趣與過去所學實際應用於工作場域。與此同時,在我需要新刺激、新想法時,我會從論壇、Twitter 和 Reddit 等平台挖掘靈感,進一步提出未來的計畫趨勢,而這些計畫往往涉及商業用途,因此考量計畫本身是否具有「可行性」也是我的重點任務之一。

團隊廣納多元人才,分工明確且包容人才多樣性

首先,iKala 集結了來自多元文化背景的跨國人才,我能夠藉此訓練自己的人際溝通協作能力,同時透過公司 HR 安排的專業培訓課程,也能精進個人簡報與溝通等軟實力。回想工作過程中面臨過最大的挑戰是參與機器學習團隊的組織調整,不過我也將此視為機會,從中深化與拓展跨部門溝通的經驗。另一方面,工作中也會發生一些有趣的小故事,例如,有次團隊需要申請更多顯示卡才能開發更多模型,而我非常期待能推進各項 AI 研發計畫,因此向上喊出:「只要有顯示卡,我就能給你各種 AI 模型」,加上當時提出的許多研發計畫也都被團隊認可採納,於是我在公司便多了一個名字,成為 Sega 口中的——「iKala 顯示卡」。

同時,iKala 的 AI 團隊工作氛圍融洽、同事也都年輕活潑,且主管願意接納不同的想法、組織分工很明確,如此一來在工作效率上提升了不少,專精分工也讓團隊在特定領域遭遇難題時,能夠找專責的同事討論如何解決、共同學習成長。除了在工作上的相互扶持,團隊對異國文化的包容程度也很高,私底下會交流台灣和馬來西亞的文化差異及各自獨有的特色,也有機會能碰撞出一些新點子。

作為「iKala 顯示卡」想對未來 AI 團隊新進夥伴說說話——

如果你也像我一樣,對 AI 領域抱持熱情,想要進入 iKala 團隊挑戰自我,我會建議先從培養自主學習的能力開始做起,才能在面對工作上需要閱讀論文或釐清如線性代數、微積分等複雜公式時,更快速適應且上手。AI 的進展非常迅速,我們必須具備快速的學習能力,才能追上科技變化的速度。以我自身為例,我非常重視成長思維和積極主動的學習心態,因此我會運用下班後的空閒時間處理開源 ChatGPT 的開發,不僅能協助公司優化相關需求,還可以同步累積自身的作品集,也因為 AI 的最終使用者是人類,因此機器學習工程師必須注重使用者的回饋,依據產品需求開發 AI 工具及模型。

"選擇比努力更重要,但要有能力選擇,就需要先努力"

最後,跟各位分享影響我相當深遠的一句人生至理名言:「選擇比努力更重要,但要有能力選擇,就需要先努力」。過去的我選擇加入 iKala 才有機會認識到這麼多優秀的人才,而我之所以有能力選擇,是因為持續在 AI 領域上努力不懈而收獲的實力積累,因此我認為先付出一定程度的努力,再做出不讓自己後悔的選擇,定能如願達到設立的目標。

加入 iKala,和我們一同創造更多精彩 iKala 人故事:https://ikala.ai/zh-tw/careers/
看更多關於 iKala 的文化與福利:https://ikala.ai/zh-tw/careers/culture/
職缺列表與投遞履歷:https://ikala.ai/zh-tw/careers/job-listing/

發佈留言

發佈留言必須填寫的電子郵件地址不會公開。 必填欄位標示為 *