分類
CEO 觀點

從 ChatGPT 一夕爆紅,來看科技產業的商模發展與變遷

很多人以為全球的科技巨頭是一直靠著技術突破,不斷創造出巨大的商業價值,且不藏私把成果都開放出來。這個看法只說對了三分之一,這些全球科技強權之所以能夠不斷創造出巨大的價值,除了技術之外,靠的是網路外部性 (network externality, 又稱網路效應 network effect) 和邊際收益遞增 (increasing marginal revenue) 兩種經濟效應。

「網路外部性」在數位經濟興起之後,已經被業界充分理解,簡單來說,幾家科技公司掌握了用戶規模和服務的入口,除了越多人使用服務會讓服務本身越有價值、已經形成一個正向循環之外,也表示一點點服務的改善就可以產生出巨大的新商業價值,Peter Thiel 也在他的經典書籍「從零到一」中特別提到網路外部性的重要,這個效應是數位產品的本質。

試想,Facebook 或 Google 等科技巨頭在電腦視覺技術上面改善 1% 的辨識率,背後代表的可能是 10 億美金甚至是百億美金以上的廣告新產值,但是同樣的改善率放在一般的新創公司呢?其能為公司增加的產值則相當有限,因為巨量廣告的基礎和需求方規模經濟是掌握在科技巨頭身上,而不是一般新創公司。

「邊際效益遞增」則是知識經濟當中的本質現象,講的是在知識依賴型經濟中,隨著知識與技術要素的投入增加,產出會越多,而生產者的收益會呈現遞增的趨勢。傳統的農業經濟和工業經濟均是物質資源依賴型經濟,物質資源具有明顯的排它性特徵:其使用價值在某一時刻只能被一個使用者所占有和使用。同時物質資源是稀缺的,使用時必須消耗它,隨著其使用量的增加,成本越來越高,最終導致生產者收益的遞減。知識性資源具有共用性,同一知識可以被多個人同時佔有和使用,並且在使用過程中不會消耗它,只是利用它,在使用過程中還會產生新的知識。訊息資源和知識資源在使用時還是一種積累和開發的過程,在重覆使用過程中成本遞減,從而會帶來遞增的收益。

科技巨頭們為什麼持續把最尖端的技術不斷開源、毫不藏私呢?因為這些開源的程式碼不是這些公司的核心競爭優勢,「網路效應」和「邊際效應遞增」才是真正的競爭優勢。開放這些程式碼是為了更加利用既有的網路外部性,形成更大的用戶規模,一家新創公司如果發展出 TensorFlow 或 PyTorch 這種框架,或許會小心翼翼地當做智慧財產權保護、視為公司的核心資產、甚至於想要從中直接收費盈利;但對於科技巨頭來說,TensorFlow 和 PyTorch 就跟其他所有產品一樣,是了不起的技術創新沒錯,但其核心目的是擴大其他產品的網路效應,這兩種商業經營邏輯在本質上完全不同。

兩個效應加在一起,形成數位經濟當中「大者恆大」的極化現象,所以科技巨頭們可以不斷吸引到最頂尖的知識型人才,不斷投入新技術和新知識型產品的生產,而且每年還可以不斷成長,哈佛商學院的學者也把這些經濟現象用一個更潛顯的名詞來概括:hub economy (樞紐經濟),只要掌握了用戶和服務的入口,就有極大的競爭優勢。

但是在 ChatGPT 橫空出世之後,這樣的競爭優勢突然被撼動了。2022 年 11 月之前,產業界可能萬萬沒有料到,一家原本是非營利組織的 OpenAI 接受了微軟的投資後,展現出深度學習的暴力美學,微軟投資數以百億計的資金讓 OpenAI 訓練出了 ChatGPT 而一夕爆紅。其應用將可能快速進入各種場域,也將可能衝擊科技巨頭原先的核心商業模式。

當然,科技巨頭始終還是擁有強大的產品渠道和網路效應,也一定正在積極把等同於 ChatGPT 的技術趕緊佈署到每個旗下的產品當中,加強自己網路效應的護城河,抵擋 ChatGPT 帶來的威脅。而科技巨頭要不要繼續把更先進的 AI 技術繼續開放出來、讓手腳靈活的競爭對手馬上取用倒打自己一耙呢?我相信業界一定也開始傳出雜音了。這不是技術問題、不是高不高尚的普世價值問題,這本質上還是一個商業問題。

另一方面,也有新創公司把商業模式直接建立在 GPT-3 上面,這樣的決策與動作已經算很快了,然而 OpenAI 突然發表了以 GPT-3.5 為基礎的 ChatGPT,而且據傳 GPT-4 居然沒多久就即將要問世了,這對於把整個商業模式壓在 GPT-3 上的公司來說,自然是一個完全無法預料的黑天鵝事件。而這就是現在科技產業進化的速度。

無論從技術面或商業面來看,我們都正在目睹一場史詩級的科技產業變遷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