
我大學讀的是資工系,但我很早就意識到一般工程師的工作並不是我喜歡的,所以那時候就在想,我應該要找一個可以善用所學、符合自己人格特質,可是又不是純寫 code 的工作,於是開啟了我雲端客戶工程師的道路。
雲端客戶工程師作為「橋樑」
一般工程師可能對他自己負責的部分很熟悉,例如對於自己寫的程式或是開發的模組很了解,可是他對整個架構規劃或是系統設計的東西,可能就不一定需要掌握得這麼全面;相較之下,雲端客戶工程師可以更全面地看待客戶的工程架構,真的就是扮演一個橋樑的角色,你需要先去了解對方的工程架構、去同理對方團隊的需求,轉換成可以實際執行的 Action Items,再來和我們的技術連結在一起。
因此在這個工作之中,我覺得軟實力非常重要,而這種東西就是你從小到大的累積,就以「溝通」為例,同樣是要指出別人的錯誤,有些人可能會讓人覺得被冒犯、被攻擊,但有些人就可以很巧妙地用問句的方式讓對方意識到自己的問題,這種能力必須要在一次次和客戶、團隊的溝通中累積,也是我認為一般工程師比較難去碰到,也很少去思考的一個部分。
超乎預期的工作內容與環境
雲端客戶工程師的工作,從前面的 Pre-Sales 開始,到後面的架構規劃、導入、維護和技術支援,工作內容可說是超乎我當初的預期。當然這個「超乎預期」有很大一部分也跟整個團隊的氛圍有關,這是我個人覺得非常、非常幸運的一點。
剛開始進到團隊的我什麼都不懂,但這是一個很開放、可以讓大家自由問問題的環境,我不會擔心問問題被其他資深同事歧視,或是被主管覺得怎麼連基本的東西都不會。可以注意到其他團隊裡的人,表達方式和一般工程師很不一樣,他們會比較注意到你的感覺、你的情緒,可以從大家身上很明顯的看到適合這份工作的人格特質,也就是為什麼大家可以聚在這裡,組成一個強大而緊密的團隊。
還有一點我覺得很棒的是,我們團隊的人都保有「童心」,大家對於學習、分享非常有熱情,以專業技術來說,從去年(2021)開始我們就有讀書會,來一起鑽研雲端技術中詢問度比較高、比較核心的產品;日常工作中,我們會定期分享一些近期工作遇到的、比較特別的問題,大家一起來集思廣益,討論要怎麼解比較好。除此之外,我們也很常會分享一些可以提升工作品質與個人生產效率的方法、想法,像是 Trello、Notion,或其他文書處理、專案管理用的小工具,讓整個團隊能夠一起提升。
學習力是我的最大優勢
在面試的時候有被問到覺得自己的優勢是什麼,我說是「學習力」,因為我那時候一無所有,學生時期不像別人有豐富的實習經驗,大學和研究所的論文題目也和現在的工作一點關係都沒有,但我很清楚在「學用落差」必然存在的狀況之下,我的優勢就是非常樂於學習,也可以學得很快。
這個「學習」除了最基本的雲端技術以外,我覺得還有面對客戶的應對進退,以及內部團隊的交流相處等等,包含我會去觀察大家和不同人溝通的時候都是怎麼樣表達,一般人可能覺得沒什麼,但我就會意識到這樣子的語言可能會讓人覺得不太舒服、覺得被冒犯到,再轉換為自身的養分,當自己在和別人溝通時特別留意;或是在做專案計畫的時候,過去我可能覺得只要有一個好的方案就足夠,但在跟團隊其他成員一起工作的過程中,我才發現大家可能會有好幾個備案,或有其他不同的思考脈絡,而我認為這些都是非常仰賴實戰經驗,必須不斷歷練、琢磨、成長,最終才有辦法成就一個完整的解決方案。
最重要的,很謝謝有這麼棒的團隊和工作環境,才能讓我在這邊快速學習,期待未來在雲端客戶工程師之路上持續鑽研、成長!
iKala 熱烈徵才中:https://ikala.ai/zh-tw/careers/