湯記口味肉鬆老店——用一鍋肉鬆搭上數位潮流
文 / MAMALEE、圖片提供 / 湯記口味肉鬆老店
早期,肉鬆、肉乾幾乎是台灣人每日配菜之一,如今,食物取得容易、選擇多元,多數肉鬆專賣店經營更加不易。為讓這台灣獨有的古早味持續被記住,今年 10 月,iKala 團隊與湯記口味肉鬆老店(以下簡稱湯記)第三代負責人湯玟琪,首度聯手進行 Facebook 直播銷售,並於社群串接 Shoplus 商店家,透過 AI 接單系統讓老店跟上數位潮流!

革命五年、實驗三年,保有傳統滋味與健康
1921 年,湯家於中壢火車站附近落地生根,隨著時代改變,老店舖從一開始的甜湯店、雜貨店,直到六十年代正式轉型湯記口味肉鬆。每日下午五點,路過店門時,總有一股中壢人熟悉的古早味,原來是湯家正烘炒著美味肉鬆,香氣四溢,「我老人家就在後面支持她!」湯記第二代湯江富妹眉開眼笑地說著,字句間更帶著以女兒為榮的驕傲,老人家口中的「她」正是第三代負責人湯玟琪。曾在日本生活十年,湯玟琪不諱言地表示,當初到日本,就是為了逃離家,逃離做肉鬆、肉乾的辛苦,不過,人生兜了一圈,2016 年,她甚至帶著第四代的兒子、媳婦、女兒們回家守護老店。
然而,新舊世代的守成與創新本就不易,老媽媽口中說的支持,卻是湯玟琪革命了 5 年才換得。一向很有主見的她,接手後第一件事便是改變調味方式,「因為我自己也要吃啊!這麼鹹、這麼甜怎麼賣人?」她直率道,早期為使肉鬆、肉乾保存久、風味好,調味料添加也多,冒著走味、與母親翻臉的風險,湯玟琪認為,就是要試過才知可與不可,經過 3 年不斷嘗試、調整,湯記的肉鬆、肉乾不僅低糖、無味精、無防腐劑,去年開始肉鬆連鹽巴都不加,「調味料越少,越吃得到原料的美味與新鮮。」她說,如今,客人熟悉的道地老味依舊,更多了健康。

與 iKala 團隊聯手,老店跟風直播行銷
湯玟琪認為,傳統產業絕對不是夕陽產業,除非你想讓它變夕陽,除了努力讓老店邁向百年,她還有一個更大的夢-台灣傳統美食走向國際。正式接手湯記後,湯玟琪開拓各式行銷管道,求新求變、認真經營社群,為讓老店文化持續被看見、被傳承,iKala 團隊為湯記量身策劃 Facebook 直播,並串接 Shoplus 接單系統進行線上銷售,難得的體驗讓她大呼:真的是太方便了!「像我們有實體店面,現場銷售都忙不過來,有 AI 系統幫忙,絕對可以減輕 50% 以上的工作量。」她說,網路資訊發達,消費者可以直接上網了解產品資訊,直接於 Facebook 下單購買,這類直達型的下單方式,加上系統管理訂單清楚易懂,省去雙方很多溝通成本。此外,她也分享,實體銷售與線上直播大不相同,一個是客人來就一直給,另一個則像是說故事,每個時段有不同的事要鋪陳,起、承、轉、合,對一個素人而言,這樣手把手的陪伴與輔導,讓她更有信心與概念執行直播行銷。
在國外生活多年,湯玟琪更加珍惜台灣,不單藉由自身喜愛的自行車運動結合傳統美食,也與文創團隊合作,以「中壢街區博物館」為號召,聯合其他在地老店創生,「如果要到一個國家,必須先瞭解它的文化,而這些老店本來就是台灣在地的庶民文化,希望大家多來台灣走走,認識在地文化。」她正用這一鍋鍋的肉鬆重新開創出老店的新價值。
