分類
企業文化

8 年間跨越 3 個產品、6 種職務,iKala 提供舞台讓人才盡情發揮

以人為本是把員工當成 iKala 最重要的資產

iKala CDP 技術總監 Yachun Tsai 口述|Iris Hung 採訪整理

我在 2013 年進到 iKala,從 LIVEhouse.in、Straas 到 CDP,從 Mobile、後端到串流工程師,從團隊成員到領導者,我經歷了一連串充滿挑戰,卻也有許多成長的精彩旅程。

記得第一次擔任 LIVEhouse.in 的 Mobile 技術團隊負責人,雖然緊張,但也很開心在工作第三年就可以帶一個 7 人左右的團隊,非常感謝公司願意給我這個嘗試的機會。漸漸的,我發現比起管理團隊,自己還是更希望能夠近距離接觸產品開發;當公司聽到我轉職的需求,不是先考慮職位空缺怎麼辦,而是希望讓人才留在公司並有更好的發展空間,因此我後來加入後端工程團隊,在 Li-fong 的帶領之下,整個團隊非常有衝勁,我也學習到許多後端技能。

在不同工作轉換之中,雖然使用語言和領域知識有些許不同,但工程和產品開發的架構和概念其實蠻類似的。後來陸續又經歷 Straas 後端負責人、串流工程師,到 Straas 團隊負責人,在接受了公司這麼用心的栽培之後,我也希望公司有需求時,自己能夠站出來,為這個地方奉獻些什麼。公司很重視每個人的發展歷程,會審慎安排在新的團隊中,要有合適的領導者或團隊成員,可以幫助你掌握新技能、快速融入團隊。我認為這和我們團隊的特性息息相關:我們很喜歡分享,也會不厭其煩去教別人他不會的東西,是整間公司的文化促成這件事,才讓大家在不同部門轉調時都可以持續成長、有好的發展。

一路走來,這些職務轉換讓我的職涯經驗更完整,當能更了解產品的全貌,就可以用更高的視角來看待問題。舉例來說,工程師可能會主要以工時來評估客戶需求是否能完成,但從更高的視角來看,就會進一步思考:客戶真的需要這個東西嗎?還是他們其實也沒搞清楚自己想要什麼?運用我們對產品的了解,反過來建議客戶,或許可以以另外一種方式達成他們想要的目的。

而後期身為團隊負責人,很多時候是在跟團隊溝通「願景」,先讓大家明白公司最終的願景及目標,讓每位成員清楚認知到這件事後,再來提供每一個人需要的協助,像是是技能發展、薪資機會或團隊默契。溝通過程中,我也能感受到公司還是願意聆聽大家的聲音、採納理性的建議,希望達成雙贏的局面。

在這麼多次職務轉換後,仍然選擇繼續留下來的原因,正是因為「人」。公司一直讓我有成長的機會,提供足夠的舞台讓我盡情發展,且充分展現對於人才的重視與尊重。8 年多來,我真心喜歡這裡的環境和同事,也期盼自己能繼續努力,讓團隊和公司都變得更好。

發佈留言

發佈留言必須填寫的電子郵件地址不會公開。 必填欄位標示為 *